
作為一名青年教師,第一次走進張奶奶的課堂,我就被深深地吸引,自此成為一名長期的“專門同學”,有幸開始我的學習之旅。
以描繪“真”為最誠摯的表達過程
從“十六字”談到“生而為人,把握權利”;
“手開會”引出“理解聆聽,真誠交流”;
“話水果”品出“世間萬物,皆有使命”;
“是……也是……”讀出樹葉的心聲。
就連一個小小的粉筆頭,原來也有自己的理想與等待。你聽——

張奶奶的手上有一只神奇的畫筆,可以帶領孩子們描繪出心靈深處最誠摯的渴望。每一朵花蕾,都是生活的主角,在奶奶的關愛下,綻放出自己最真實的魅力。
以吟唱“善”為最動人的贊頌過程精神矍鑠的勁兒頭,慈祥和藹的鄰家奶奶范兒,幾句話功夫,轉眼就成了孩子們眼中狂熱崇拜的精神領袖。
你看,奶奶神秘地眨眨眼,輕輕地搖了搖一個普通的粉筆盒。
稀奇稀奇真稀奇,粉筆頭居然能說話?孩子們心里樂開了花,同時也有一點點疑惑。奶奶溫柔的聲音適時響起:“他們除了工作,就是在粉筆盒里靜靜的等待,他們在盼望著什么呢?”
奶奶笑了,眼睛瞇成了一條縫:“我感到孩子們眼光溫柔多了,都在聽,都在看。”每一種想法的表達,每一次思維的碰撞,奶奶都耐心去體味去感知。她的語言有魔法,在奶奶的鼓勵下,孩子們勇敢表達,試著用善意去丈量世間萬物。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粉筆頭,只要實現了自己的理想,就會永恒。不知不覺中,奶奶吟唱了一首善意的歌,把課堂變成了世界上最柔軟的地方——家。

以展現“美”為最基本的謳歌過程


張奶奶從不直呼孩子們的全名。“殊“、“子涵”、“卓遠”……一時間,課堂上柔情涌動,春意盎然。一個個溫情的昵稱連成了一首濃情蜜意的詩篇,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。教育的極致,是行為的影響。孩子們專注而幸福的神情真美!情在細微處,潤物細無聲。張奶奶總是不厭其煩地蹲下身來和孩子們平視,以孩子們的視野來感知世界,關注孩子們的生命狀態,奶奶的坦誠、平等、尊重就是教育的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