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秀畢業生專訪
G12 李凌多 Joanna
滿腦子只有藝術的“瘋子”



Q1、請介紹一下你的成長過程,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重要的轉變?有沒有對你影響很大的人或事?
我家庭經營珠寶業,從小就在各種精致的首飾中長大。這讓我意識到,我喜歡美麗、能夠吸引人的東西。小時候,我就開始嘗試搭配各種服飾,花上整天的時間在商場里尋找最佳的服裝與首飾組合。因此,我在童年時期就培養了自己對服裝與藝術的獨特見解。隨著年齡增長,我越來越熱衷于關注穿著,每天都會花費大量時間打扮自己。我沒有固定的服飾審美觀,而是喜歡嘗試各種不同風格的服飾。

在童年時期,我喜歡憑借感覺來搭配衣服。但是到了初中,看著衣柜里的服裝,我意識到它們并不是我真正喜歡的,于是萌生了學習服裝設計的想法。我相信,通過深入了解服裝,挖掘審美,設計服裝或許是我重新找回童年時期自由搭配衣服樂趣的最佳途徑。

童年
在小學時期,每當我做文科和理科作業時,我容易感到困擾,頭腦一片混亂,思維像是一團糾結的線。我覺得自己在文理方面,簡直就是一個“邏輯缺失者”,小學考試離優秀已經有了差距。然而,在美術方面卻展現出了創造力。小學美術老師對我的藝術天賦給予了高度認可,我開始嘗試更多的藝術可能性,用藝術來表達自己的“邏輯”。漸漸地,我發現,當我沉浸于藝術創作時,邏輯思維就像是一條清晰明了的“直線”。
由于對藝術的熱愛,我在小學時就堅定了未來的方向。為了打好基礎,我選擇學習素描。可是,素描老師總是要求我完全模仿石膏模型和示范作品,要求達到和書中“一模一樣”的水準。這種枯燥的教學方法使我失去了對藝術的熱情,我覺得這不是我所追求的“藝術”。沒有開放和充滿想象力的創作,取而代之的是模板化的素描練習,最終放棄了四年的素描基礎學習。直到我接受了學校的IB美術教育,才真正學會如何全面發展,探索并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方式。

▲小學素描作品
在學校IB Arts這個課程里,我重新拾起我所熱愛的藝術。我的美術老師Mr. Jerome是一個非常直率的人,對任何事情都保持批判的精神。在他身上,他教會了我怎么批判性地創作藝術,怎么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他人的藝術作品。在Mr. Jerome的教導下,我努力成為了一個有批判精神的學生。我不再盲目地遵從每一種觀點,而是開始探索不同的角度和觀點。在IB的批判性思維指引下,我學著去關注各種社會問題、反思個人經歷。同時,這些社會問題和個人經歷驅使我的藝術創作,讓我的作品集和IB藝術作品富有內涵。不僅如此,我的創作習慣和創作過程也發生了變化。我不再僅僅因為“群眾喜歡”而創作作品。我專注于自己的創作風格和作品的核心主題。這樣,我的藝術創作就不再是空洞的,它們能讓觀眾進一步思考作品的意義。

▲和Mr. Jerome的合照

▲藝術創作過程
Q2、申請學校時,主要申請哪些專業,為什么偏愛這個專業?
我主要申請了服裝設計和紡織品專業。雖然我從小就對服裝充滿了熱愛,但最初我選擇服裝設計專業時其實仍有些疑惑。當我看到我的姐姐學習珠寶設計時,我覺得珠寶設計工藝十分復雜,不適合我;然而我也覺得我的社交能力在外交專業會更有用武之地,或者基于我的個人興趣我也可能適合學習純藝術或插畫。

▲作品集服裝拍攝現場


▲作品集節選
不過在完成服裝作品集的過程中,我越來越感受到服裝設計專業的魅力。我的潛力被開發,收獲了意外的服裝天賦。我特別享受一步步的變化發展過程。從確定題目、搜查資料、制作拼貼、再到將所有的信息具像化,變成一個具體的服裝設計,每一個制作過程以及最終的成果,都讓我十分有成就感。我意識到,不管我以后是否從事服裝行業,服裝設計的發展技巧都會成為我最好的工具,幫助我一步步的探索藝術。

▲ 夏校作品
也許未來我的職業夢想會發生變化,但是我明白,我會一直在藝術這條路上走下去。就像我所說的,“藝術不僅成為了我表達自我的獨特方式,還成為了調整我心理狀態的有效方式。”服裝設計或是紡織品設計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學習藝術的媒介,但所有的藝術創作,都是我探索自我和挖掘世界的渠道。感謝IB教育的理念,讓我的人生目標沒有被限制在條條框框中,讓我睜開眼睛看到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。
這個滿眼只有藝術的學生,她執著于將興趣愛好發展成為自己的終身事業,希望在藝術的路上,她能成為心中那朵閃閃發光的璀璨明星,耀眼奪目。讓我們一同祝福李同學,希望聽到更多來自她的好消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