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文教師 楊柳
從古至今,人們常常用“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燭成灰淚始干”來形容老師的無私和偉大,這項職業的辛勞程度也由此可見一斑。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”,教師的職業操守注定我們必須風雨兼程,而班主任更是事無巨細,身心勞頓。但個人以為,班主任不應該只是埋頭耕耘苦行僧。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尋找智慧,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,既成全自己的人生風景,又將美麗演繹給我們的學生,薪火相傳?偶爾的“粗心”和有度的“吝嗇”,是否是我們邁向快樂的第一
大多人會覺得,班主任要細心,這一點我也贊同。但有時候,我們也要學會適當的“粗心”。當你學會“粗心”的時候,你會發現,一個“粗心”的班主任,照樣受孩子們的喜歡,也會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快樂。
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,有很多問題班主任要“粗心”對待。這份“粗心”和構圖中的模糊概念異曲同工,都能達到美的效果。這里說的“粗心”,并不是生活中著的粗心,而是在面對一些問題時采用智慧的處理方法。
例如:和孩子交往,很多時候是不能純粹分清對與錯的。因為成人和孩子的世界觀不一樣,思想不一樣,認識問題的角度不一樣,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不一樣,感情指向也不一樣。這么多的“不一樣”,班主任如果總是用自己的觀點來約束孩子,只能是師生之間產生隔閡,產生代溝。隔閡和代溝的產生,會讓師生的對話不和諧,甚至在強勢教育下產生強勁的反彈,在這種不和諧的氛圍里生活和學習,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長,也不利于班主任的工作,我們一定要盡力避免這種被動局面。所以,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不在管理,而在引導。在引導孩子們的過程中,有很多問題不能夠強求結果,或指望短期內產生強效。只有在師生之間產生共鳴時方能達到效果。所以,“粗心”若能遵循以下守則,教育便能水到渠成。
一、做個粗心的班主任。
1.“粗心”守則第一條:不急于求成。
對那些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,我們并不是沒有下功夫幫助他們,而是太過心急,一次兩次的教育,就想取得結果,一旦孩子沒有按自己的預期發生變化,或者孩子發生反復的現象,我們會感覺異常委屈,會覺得自己的好心沒有得到好報,會對孩子產生失望心理,會痛苦,甚至會對孩子產生恨意。
我就曾經走過這樣的彎路。到美視的第一年接收的一年級,班上的男孩子極富個性,調皮起來也是相當有創意,常常按下了葫蘆起了瓢,身心陷入疲憊。班上的***和***便是其中的呵哈兒將。記不得有多次跟他們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,他們倒是很快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態度端正,但就是轉頭就忘。我曾一度灰心,只祈求上帝,他們不要天天闖禍就好。可是,他們卻“不依不饒”,下課后經常跑到我的辦公室,問東問西,“老師,你累嗎?今天嗓子怎么啞了?”“老師,你今天怎么沒抱抱我呀?”(表現的娃娃每天可以得到老師一個擁抱)……我只得耐著性子跟他們“周旋”
不知不覺到了二年級,孩子學習認真了,和同學發生的矛盾少了,暴躁的小男孩變成了彬彬有禮的紳士,前后判若兩人,不但令家長驚嘆,也給了我無比的驚喜。現在,回想起來,其實大可不必急于求成。孩子是活生生的人,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多年以來養成的,要想改變會非常困難,也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。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——一如既往地滲透愛的教育。如同冬天的種子,在春天的陽光和雨露下,總有一天會吐芽。所以,遇到這一類問題時,千萬要記住快樂班主任之“粗心”守則第一條,不急于求成。急于求成只能增加你的苦惱,不但對孩子的教育無濟于事,而且會奪去做班主任的快樂,當然,不快樂的班主任,很難帶給孩子快樂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識這一點,能夠以一顆平常之心對孩子,能夠和孩子一起慢慢改變,相信孩子在和班主任和諧相處的日子里,會做出改變,哪怕這種改變是那么微不足道。不急于求成的班主任,會看到孩子最為微妙的變化,會欣賞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,也會收獲孩子成長的欣喜和自信,有了這份欣喜和信心,就不會對孩子抱過高的預期,也不會因為孩子的偶爾反復而產生過激的想法,不會失望了。
2.“粗心”守則第二條,假裝看不見。
孩子有很多時候會犯無意識的錯誤,例如,不小心把書掉地上了,老師正在上課,因為書掉到地上弄出了很大的聲響。這種時候,你假裝沒有看見或沒有聽見,既節約了你上課的時間,又給孩子留足了面子,消除了緊張。關鍵是,師生都不會因為一本書掉地上而生氣,師生雙贏,何樂而不為?
又如,到了高段,班里有一對男生女生愛在一起交談,這種時候,一定要相信孩子之間僅僅是有好感,是發自內心的欣賞。如果班主任不“粗心”,不假裝看不見,很有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傷害,更有可能會激起孩子內心深處的逆反心理,反而會導致孩子們做出傻事。相反,如果班主任在這種時候高明的做法是:“粗心”一下,假裝看不見他們的行為,而且還時不時地給他們安排一些比較困難的工作,給他們定一些對他們來說較高的目標,給他們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、又能給他們提示的書籍或者文章。而做這一切,一定要不動聲色,孩子們會在工作中,在加深的接觸中更加了解對方,大多數孩子會再進一步的了解下分開,也有一部分孩子會相互進步。至今我還慶幸,當年在當初中班主任時,對于班上兩位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**和**的朦朧情感的“粗心”處理,最后,不但讓他們遠離了我們談虎色變的“早戀”,還雙雙考進縣重點中學。聽說,他們高中三年一直在學習上你追我趕,畢業時,都交出了優秀的答卷。
3.“粗心”守則第三條,對有些班務假裝“粗心”,等孩子提醒你。
不要以為這會表現出班主任的無能,這種提醒實際上是對孩子們責任心的培養。現在的孩子,責任心缺乏是不爭的事實,作為班主任,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做慈愛的媽媽角色上。我們是師長,家教誤區留給孩子們的傷害,班主任有權利和義務給補回來。關于孩子們的責任心問題,班主任任重而道遠。有的時候,“粗心”的班主任做錯一件小事,經孩子提醒后恍然大悟,堅決改正,會給班級工作帶來十分有益的影響。
二、做個“吝嗇”的班主任
剛做班主任的時候,自己常常像母雞護小雞一樣護著班里的每一位孩子。每天放學都要喋喋不休的交代很多事情,如果哪一天忘了交代什么,往往會寢食難安,直到第二天孩子們安然無恙的坐進班里、周末放學回到家為止,身心的疲累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。
慢慢的,孩子們對班主任的依賴越來越強,鋼筆忘帶了找老師,書忘帶了找老師,沒有雨傘找老師……在孩子們老師老師的叫聲里,曾經感覺是那樣的溫暖,那樣的有力。最主要的,我的保護欲得以無限制的滿足。
時間久了,我時不時的發現了一些問題,孩子們做事情的時候丟三落四的多了。一學期,多少學生丟了多少文具、雨傘、衣服;每一周都會有不少家長到學校給孩子送作業,送落在家里的書本;甚至周末的晚上,有家長的電話詢問孩子的作業。作為班主任,生活憑空忙累了很多,整天為一些小事忙亂不堪,幸福感也在一點點消退。特別是一位家長一周為孩子準備了五支鋼筆,依然“供不應求”!當那位好家長和我談起這件事的時候,結合平時的感悟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那種保護者的自豪感蕩然無存,心中的溫暖漸漸冷卻。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做什么?一個念頭悄然滋生,班主任,有很多時候需要吝嗇。
下雨了,一個小姑娘一蹦一跳的跑到我的辦公室:“老師,我忘了帶雨傘了,把你的借給我吧?”看著可愛的小姑娘,我暗暗狠下心來,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吝嗇的班主任。然后沖她攤開兩手:“你瞧,我也要享受雨中漫步的浪漫了,沒有辦法,誰叫我忘了帶雨衣呢?算是對我的懲罰好了。” 我像沒有聽見小姑娘的話,只顧自己說開去。
作為一個班主任,特別是作為一個熱愛孩子的班主任,下雨天,有雨傘卻不借給學生,個中滋味,不經歷的人絕對難以想象。雖然喜歡雨中行走,可是那天,當我拒絕了幾個借雨傘的孩子后,一個人走進雨中,心里卻怎么也無法像平時走進雨中那樣的輕松、愜意。
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煎熬之后,我突然發現,我的班主任工作輕松了許多,快樂了許多。
要想做快樂的班主任,最好學會吝嗇。吝嗇一段時間之后,學生行為慢慢有了變化。最明顯的,周末返校遲到的人少了,再也沒有人向我借雨具了。孩子們每天關注天氣預報的多了,天冷穿衣,雨天帶傘,已經養成了習慣。作業用專門的小本子記錄,晚上再也沒有家長電話問作業了。做事有計劃,有準備的習慣還影響到學習,每天的預習、復習、作業、游戲等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。這樣,孩子們節約出很多時間,用來學習對對子,或者讀一些好的文章,講一些好的故事,或者師生坐在一起議論議論國家大事,等等。
班主任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,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教學和教育,學生把自己從過多的依賴中解脫出來,有了更多的獨立自主的空間。師生的獨立性容易使師生建立平等的良師益友關系,促進師生建立平等的對話平臺,為師生真正的平等對話打好基礎。在此基礎之上,建立和諧的人文環境,推進班級管理的人文化、個性化發展,形成寬松的學習和交往環境,為培養人才奠定堅實基礎。這樣的氛圍一旦形成,班主任的工作就會進入一種嶄新的狀態。
班主任吝嗇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。偏離了這一目的,別說做快樂的班主任了,連做一個能夠勝任工作的班主任都會很難。要想做一個吝嗇而快樂的班主任,必須明白什么時候要吝嗇,吝嗇之后會出現什么結果,該怎樣吝嗇。這些只有通過具體的體驗,才能夠有所感悟。班主任千萬不能再像孩子們的作文中寫的那樣了,“我的班主任老師就像是慈愛的保姆。”你去做保姆了,要人家下崗嗎?班主任既要關愛孩子的,更要關注孩子的未來,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,關注孩子將來與社會的對接,關注孩子身和心的健康發展。
吝嗇我們的溺愛,合理地對待孩子的要求;吝嗇我們的疼愛,科學地對待孩子的發展;吝嗇我們的肩膀,用心對待孩子的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