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4年CISA年度藝術展由成都國際學校協會(CISA)主辦,旨在通過藝術展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。此次展覽的主題圍繞著人類與地球和平與繁榮的共同愿景展開,學生們通過各自的創意作品,表達了對這一宏大目標的深刻理解與美好期許。展覽吸引了來自成都美視學校(CMIS)在內的七所成都的國際學校學生參與。展覽于2024年6月4日至6月6日在Uni-X眾創空間舉辦,開幕式于6月4日下午2點隆重舉行。

藝術教育是美視IB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培養學生們的審美素養和創造力。學生們在美術創作中享有高度的自主性,得以自由表達自己的獨特視角與情感。這次展覽共有十二名美視融合部學生的作品入選。
2024 CISA年度藝術展
學生作品介紹

▲《灰霾工坊》——Jessie
Jessie的作品《灰霾工坊》運用了灰色系的馬克筆,以層次感豐富的煙霧效果展示了工業排放對環境的危害。畫面中的濃煙象征著工廠排出的污染物,破壞了藍天白云,污染了空氣,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。通過這幅作品,Jessie希望引起觀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視,并促使大家關注和思考工廠污染問題。

▲《海底生物》——Jenny
Jenny的作品《海底生物》描繪了一只巨大的蟠魚,占據了整個畫面的中心。魚的身體上有多處傷疤,并且仍在流血,周圍漂浮著許多塑料袋,展示了由于環境污染而受到的傷害。通過這幅畫作,Jane旨在引起人們對海洋污染問題的關注,并呼吁大家采取行動保護海洋生物和環境。

▲《黎明小道》——King
King的作品《黎明小道》清晰地描繪了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的法國街景。畫面展示了一條街道,街道中的教堂和建筑將過去與現在融合在一起,展現出法國早晨的壯麗景色。太陽從地平線升起,人們開始了他們新的輝煌的一天。這幅作品強調了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的主題,展示了和諧與進步并存的美好愿景。

▲《未來之城》——Tiger
Tiger的作品《未來之城》描繪了一幅未來城市的壯麗景象。這幅畫展示了高科技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都市景觀。畫面中心是一座錯綜復雜的城市,配有現代化的建筑、空中軌道和綠色植物。明亮的色彩和細致的線條勾勒出一個充滿希望和無限可能的未來。通過這幅作品,Tiger Zhou展示了人類在科技進步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理想,強調了未來城市應當具備的美麗與和諧。

▲《海底的兩面》——Candy
Candy的作品《海底的兩面》選擇了“水下生命”這一主題,運用了不同色調的丙烯和勾線筆,營造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。以“漁網”為界,一邊是被塑料和垃圾充斥的黑暗海域,另一邊是色彩斑斕、生機勃勃的美麗海洋。色彩的鮮明對比,體現了人類對海洋的破壞與污染。通過這幅作品,Candy希望引起觀眾對保護海洋的重視。

▲《海浪的吶喊》——Dora
Dora的作品《海浪的吶喊》以大量塑料瓶為主要材料,創作了一個象征性的海浪。海浪的一半是夢幻的藍色,象征著自然往昔的純凈;另一半則是被污染的黑色,代表塑料等污染物對自然造成的破壞。作品深刻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現狀,并警示我們要重視環境保護,減少塑料的濫用,讓自然恢復它原本的美麗與純凈。

▲《海洋守護者》——Qiqi
Qiqi的作品《海洋守護者》是一件引人深思的裝置藝術,作品的中心是一只用紙巾制作并涂上丙烯顏料的鯨魚,象征著海洋生物的脆弱與雄偉。周圍的支架由回收的家庭材料如鐵絲、紙板、盒子和小棍組成,突顯了再利用材料的重要性。通過這件作品,Qiqi Wu強調了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,并希望觀眾能夠通過可持續的做法來保護我們的海洋。

▲《和諧的海底世界》——Nora
Nora的作品《和諧的海底世界》主題是“水下生命”,生動地描繪了海底生物和植物的和諧生活。海龜象征好運、勇敢和堅強,而水母象征美麗。作品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第14個目標,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,減少污染,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。通過這幅作品,Nora希望強調海洋生物的重要性和保護海洋環境的必要性。

▲《和平鴿與麥穗》——Hedy
Hedy的作品《和平鴿與麥穗》融合了東西方文化。背景是油畫描繪的天空和麥田,主體“和平鴿”使用纏花技藝制成,包含絲線、硬紙板和銅線。纏花源自中國明代,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和平鴿象征和平,而麥穗代表繁榮與安寧,表達了藝術家對世界和平與人們安居樂業的渴望。

▲《死亡之海》——Jane
Jane的作品《死亡之海》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和抽象的表現手法,描繪了一個被污染的海洋和天空。畫作中,血紅色的海洋象征著被污染的生物,而混濁的天空則顯示了污染的蔓延。在海天相接處,一只變異的鯨魚從水中躍出,發出痛苦的吼叫。遠處則有一片在夕陽下寧靜的海洋,象征著希望和和平。Jane通過這幅畫表達了對清潔水源和衛生環境的關注,呼吁減少海洋污染,保護海洋生物。

▲《太空夢想》——Blair
Blair的作品《太空夢想》旨在表達她對未來科學技術的看法,并希望國家在新領域發明更好的技術,探索外太空的未知生命。畫中繪有大熊貓,這不僅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動物,也體現了她對大熊貓的熱愛以及對探索未知的渴望。Blair希望通過科技創新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。

▲《通往兩個世界的入口》——Sirui
Sirui的作品《通往兩個世界的入口》描繪了貧富兩種世界的鮮明對比。富人們無所顧忌地享受著奢華生活;而貧窮的一方卻幾乎得不到任何資源。這象征了兩者之間巨大的不平等。Sirui的靈感來自于她的親身經歷,她曾在公交車的廣播聽到關于氣候變化的質疑:“為什么浪費資源、不節約能源的富人可以坐在車上?”。這促使Sirui畫下這幅畫,表現出貧富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,突顯了資源分配中的不公平。

此次2024 CISA年度藝術展,不僅展示了學生們的藝術創作成果,更肯定了他們的思想深度和創意能力。展覽體現了美視學校在IB教育體系中對藝術教育的高度重視。藝術創作在美視的IB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不僅培養了學生們的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,還激發了他們對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積極行動的熱情。未來,期待有更多的美視學子在藝術的舞臺上綻放光彩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