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2月22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。對于國人來說,這是既平凡又有意義的一天。晚上六點過,冒著冬日寒氣,家長們陸續走進了項目樓學術廳。鮮花,微笑......項目班級教師們熱情地迎接并引導家長們簽到。七點,在主講嘉賓背景介紹和家長熱切期待的掌聲中,三位美籍專家來到了講座現場。
圍繞兒童情緒管理技能領域,Jae博士重點論述了孩子情感社交技能、社會認知和自我價值觀念。接著登場的CJ博士介紹了在成都開展的連續五年的研究及利用iPad設計的情緒管理課程。
隨后,Rita博士針對三份家長和學生個體心理樣本做了分析并介紹了干預措施。“情緒認知、心理沖動控制、動機/動力......” 一串串心理學專業術語將所有家長的注意力緊緊抓住。有的在聚精會神地聆聽,有的在靜靜地做著筆記,還有的在默默地思考。
“成都地區的學生學術水平高于美國孩子,但情感、社交技能和適應性則弱于后者。情感、社交技能和適應性的強與弱與學生的學術能力與表現呈正比。”
專家們的研究報告引發了家長們的進一步思考。中西方教育各有優勢,如何兼容并蓄?如何讓孩子平衡地全面成長?值得我們學習社區每位成員反思和行動。




張校長也被熱烈的氛圍感染,與現場互動兩分鐘。她慷慨激昂的即興演講再次博得了全場聽眾的陣陣掌聲。有家長一直跟隨美國專家,繼續著她們的個別交流,一直到停車場都還未停止。“這樣的講座太好了。真的非常有價值。謝謝學校的安排。”她這樣表達。

這一次國際化、學術性的講座價值在于:聚焦熱點、開闊視野、啟發思考、引發行動。PYP項目原本就是一個國際化、高端的教育。十大學習者目標不僅僅針對孩子,更是我們學習者社區中的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學習目標。